close
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趣話古今迎國慶

■十三行博物館中展出的展品吸引不少市民觀賞。

免費“鑒寶”、廣彩展覽……

免費“鑒寶”活動、新舊廣彩展覽、博物館大講堂之“廣彩瓷器的古與今”……9月30日,系列迎國慶活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。新快報記者瞭解到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語音導覽系統、AR系統、場館WiFi已正式上線,遊覽博物館可以不耗流量,輕松聽講解,全方位欣賞精美藏品。國慶期間,和文物古董來一場邂逅吧!

專傢免費鑒定古董真假

9月30日上午,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,備受市民和收藏愛好者關註的專傢免費鑒寶活動首次舉行。活動邀請瞭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專傢謝海山、何鋒、趙敏坐鎮指導,提供陶瓷、書畫、玉雜項三類藏品鑒別服務。

據介紹,這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首次舉辦面向廣大市民的公益性鑒寶活動,吸引瞭眾多市民持寶前來。上午10時不到,便有數十位持寶人帶著寶貝來到現場。專傢表示:“廣東的收藏市場很活躍,但收藏市場魚龍混雜,市民收藏知識相對不足,博物館能舉辦這類公益鑒定活動,對市民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機會。”

■9月30日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邀請專傢免費為市民“鑒寶”。

“近年,民間對文物收藏的熱情越來越高,但一般藏友缺乏專業知識,藏品良莠不齊,為此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專門組織瞭免費‘鑒寶’活動,受到廣大藏友的熱烈歡迎。”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前來鑒寶的市民對本次博物館舉辦的活動非常滿意,認為博物館為他們搭建瞭與專傢溝通的橋梁,讓他們個人的收藏和鑒賞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。

展出80餘件新廣彩精品

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二層展廳,“彩筆丹青作華瓷——廣州彩瓷新作展”主題展覽備受市民歡迎。這是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與廣州市廣彩發展研究會(以下簡稱廣彩研究會)合作、聯合舉辦的主題展覽,展覽時間為9月20日至10月28日。

此次展覽采用新舊廣彩對比的形式,共展出新廣彩作品80餘件,其中不乏精品。題材內容包括謳歌盛世芳華,描繪祖國崇山碧水、嶺南風物、人物風景和花鳥蟲魚。

■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中展出的廣彩精品精美異常。

廣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趙藝明介紹,廣州彩瓷是我國清代外銷瓷的主要品種之一。清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間,將景德鎮的素瓷運至廣州加彩後出口成為外銷瓷出口的一種趨勢,廣彩由此出現並日益興盛。清代中後期,廣彩形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|多鏡頭行車記錄器|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|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|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成獨特風格,並經歷瞭第一個發展高峰。其構圖豐滿、金碧輝煌,如萬縷金絲織白玉,其特點迎合瞭西方人的喜好,受到歐美市場的歡迎。

該展覽展出瞭幾十位廣彩大師的作品。83歲廣彩藝人、擅長繪制仿古人物的張兆堂,此次制作瞭仿乾隆時期風格的廣彩大碗《賀壽圖》以及仿嘉慶時期風格的瓷盤《漁樵耕讀》;78歲的廣東省高級陶瓷工藝美術師區冠舟此次制作瞭《十三行》,重現海上商貿盛景;廣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趙藝明繪制瞭《珠湖生輝》,描繪瞭紫荊花開時的海珠湖美景……市民可以觀賞到廣彩的前世今生,並在對比中認識廣彩與時俱進的變化。

廣彩大師分享創作心得

9月30日下午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大講堂在該館多功能會議室繼續開講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翟惠玲以“廣彩瓷器的古與今”為題,分享她對廣彩的獨特見解。

翟惠玲從廣彩的起源、發展階段、顏料、制作過程等方面入手,結合自身多年的創作經驗,與觀眾分享瞭諸多獨傢心得。現場還展示瞭翟惠玲大師的精美作品,讓觀眾近距離欣賞這項廣州特色工藝品。

觀眾們表示,以前對廣彩瓷的瞭解不深,通過這樣的文化活動,才真正瞭解到原來廣州擁有這樣賞心悅目的傳統瑰寶。講座現場氣氛活躍,嘉賓與觀眾積極互動,現場成為廣彩工藝鑒賞的文化沙龍。

國慶後繼續舉辦特色活動

據介紹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立足廣府促傳承,在國慶假期之後還將繼續舉辦特色活動。10月13日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與廣州市廣彩發展研究協會合作,舉辦“廣彩制作體驗活動”。由廣彩大師指導,市民在博物館繪制廣彩作品,燒制成型後再取回紀念。

“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大講堂”第十期將在10月20日舉行。屆時來自廣東省博物館展陳部主任白芳將以“從外銷工藝品看廣州風情”為題,分享她在研究中國外銷工藝品中發現的有趣故事,歡迎市民關註十三行博物館公眾號踴躍報名。

■有市民帶著孩子來參觀。

動動手指 全方位立體觀賞展品

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采用AR技術,讓觀眾零距離體驗文物之美

近日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運用“互聯網+”技術,上線瞭語音導覽系統、AR系統,觀眾還可以連上場館WiFi,不耗流量輕松聽講解,與照片“親密接觸”。

在一層展覽廳入口處掃描二維碼之後,新快報記者下載瞭APP,並掃描博物館中帶有“AR”標識的展品“廣彩人物魚藻紋蓮花形大碗”,就可以在手機上360°旋轉這個展品,清楚地看到大碗內壁、碗身及碗底的花紋。平時在陳列櫃中隻能看到展品的一側,通過AR技術則可以實現立體地觀察展品瞭。

運用語言導覽系統,則可以聽到“哥德堡號”船模、“中國皇後號”船模、“三益號”船模等60件展品的語音介紹,而且還有普通話、粵語、童聲、英語四種模式的介紹可供選擇。

此外,位於一層展覽第二部分茶葉商店場景左側,還有一臺AR合影機,遊客可通過AR合影機與文物合影,關註公眾號後即可獲取照片。

動態

教學基地掛牌成立

將進一步研究十三行

9月30日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成為“中共廣州市委黨校、廣州行政學院教學基地”和“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馬克思學院教學基地”,並與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共建“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教學基地”,現場舉行瞭揭牌儀式。

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蔡立彬表示,建設教學基地對學校改革和人才培養非常有幫助,接下來將充分發揮教學台灣電動床工廠基地的活力和作用,進一步研究十三行及廣東改革開放的成果,並開設博物館大講堂服務於市民。

■本版采寫:新快報記者 謝源源 通訊員 鐘達文 何曉光 ■本版攝影:新快報記者 郗慧晶

編輯:Qiudong




■十三行博物館中展出的展品吸引不少市民觀賞。

免費“鑒寶”、廣彩展覽……

免費“鑒寶”活動、新舊廣彩展覽、博物館大講堂之“廣彩瓷器的古與今”……9月30日,系列迎國慶活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。新快報記者瞭解到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語音導覽系統、AR系統、場館WiFi已正式上線,遊覽博物館可以不耗流量,輕松聽講解,全方位欣賞精美藏品。國慶期間,和文物古董來一場邂逅吧!

專傢免費鑒定古董真假

9月30日上午,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內,備受市民和收藏愛好者關註的專傢免費鑒寶活動首次舉行。活動邀請瞭廣東省文物鑒定站專傢謝海山、何鋒、趙敏坐鎮指導,提供陶瓷、書畫、玉雜項三類藏品鑒別服務。

據介紹,這是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首次舉辦面向廣大市民的公益性鑒寶活動,吸引瞭眾多市民持寶前來。上午10時不到,便有數十位持寶人帶著寶貝來到現場。專傢表示:“廣東的收藏市場很活躍,但收藏市場魚龍混雜,市民收藏知識相對不足,博物館能舉辦這類公益鑒定活動,對市民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機會。”

■9月30日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邀請專傢免費為市民“鑒寶”。

“近年,民間對文物收藏的熱情越來越高,但一般藏友缺乏專業知識,藏品良莠不齊,為此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專門組織瞭免費‘鑒寶’活動,受到廣大藏友的熱烈歡迎。”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前來鑒寶的市民對本次博物館舉辦的活動非常滿意,認為博物館為他們搭建瞭與專傢溝通的橋梁,讓他們個人的收藏和鑒賞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。

展出80餘件新廣彩精品

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二層展廳,“彩筆丹青作華瓷——廣州彩瓷新作展”主題展覽備受市民歡迎。這是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與廣州市廣彩發展研究會(以下簡稱廣彩研究會)合作、聯合舉辦的主題展覽,展覽時間為9月20日至10月28日。

此次展覽采用新舊廣彩對比的形式,共展出新廣彩作品80餘件,其中不乏精品。題材內容包括謳歌盛世芳華,描繪祖國崇山碧水、嶺南風物、人物風景和花鳥蟲魚。

■廣州十三行博物館中展出的廣彩精品精美異常。

廣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趙藝明介紹,廣州彩瓷是我國清代外銷瓷的主要品種之一。清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間,將景德鎮的素瓷運至廣州加彩後出口成為外銷瓷出口的一種趨勢,廣彩由此出現並日益興盛。清代中後期,廣彩形成獨特風格,並經歷瞭第一個發展高峰。其構圖豐滿、金碧輝煌,如萬縷金絲織白玉,其特點迎合瞭西方人的喜好,受到歐美市場的歡迎。

該展覽展出瞭幾十位廣彩大師的作品。83歲廣彩藝人、擅長繪制仿古人物的張兆堂,此次制作瞭仿乾隆時期風格的廣彩大碗《賀壽圖》以及仿嘉慶時期風格的瓷盤《漁樵耕讀》;78歲的廣東省高級陶瓷工藝美術師區冠舟此次制作瞭《十三行》,重現海上商貿盛景;廣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趙藝明繪制瞭《珠湖生輝》,描繪瞭紫荊花開時的海珠湖美景……市民可以觀賞到廣彩的前世今生,並在對比中認識廣彩與時俱進的變化。

廣彩大師分享創作心得

9月30日下午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大講堂在該館多功能會議室繼續開講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翟惠玲以“廣彩瓷器的古與今”為題,分享她對廣彩的獨特見解。

翟惠玲從廣彩的起源、發展階段、顏料、制作過程等方面入手,結合自身多年的創作經驗,與觀眾分享瞭諸多獨傢心得。現場還展示瞭翟惠玲大師的精美作品,讓觀眾近距離欣賞這項廣州特色工藝品。

觀眾們表示,以前對廣彩瓷的瞭解不深,通過油煙處理設備這樣的文化活動,才真正瞭解到原來廣州擁有這樣賞心悅目的傳統瑰寶。講座現場氣氛活躍,嘉賓與觀眾積極互動,現場成為廣彩工藝鑒賞的文化沙龍。

國慶後繼續舉辦特色活動

據介紹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立足廣府促傳承,在國慶假期之後還將繼續舉辦特色活動。10月13日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與廣州市廣彩發展研究協會合作,舉辦“廣彩制作體驗活動”。由廣彩大師指導,市民在博物館繪制廣彩作品,燒制成型後再取回紀念。

“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大講堂”第十期將在10月20日舉行。屆時來自廣東省博物館展陳部主任白芳將以“從外銷工藝品看廣州風情”為題,分享她在研究中國外銷工藝品中發現的有趣故事,歡迎市民關註十三行博物館公眾號踴躍報名。

■有市民帶著孩子來參觀。

動動手指 全方位立體觀賞展品

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采用AR技術,讓觀眾零距離體驗文物之美

近日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運用“互聯網+”技術,上線瞭語音導覽系統、AR系統,觀眾還可以連上場館WiFi,不耗流量輕松聽講解,與照片“親密接觸”。

台中通水管 在一層展覽廳入口處掃描二維碼之後,新快報記者下載瞭APP,並掃描博物館中帶有“AR”標識的展品“廣彩人物魚藻紋蓮花形大碗”,就可以在手機上360°旋轉這個展品,清楚地看到大碗內壁、碗身及碗底的花紋。平時在陳列櫃中隻能看除毛-擺脫老舊型的除毛方式,任何毛髮一網打盡∣真空除毛推薦~聖雅諾美學診所到展品的一側,通過AR技術則可以實現立體地觀察展品瞭。

運用語言導覽系統,則可以聽到“哥德堡號”船模、“中國皇後號”船模、“三益號”船模等60件展品的語音介紹,而且還有普通話、粵語、童聲、英語四種模式的介紹可供選擇。

此外,位於一層展覽第二部分茶葉商店場景左側,還有一臺AR合影機,遊客可通過AR合影機與文物合影,關註公眾號後即可獲取照片。

動態

教學基地掛牌成立

將進一步研究十三行

9月30日,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成為“中共廣州市委黨校、廣州行政學院教學基地”和“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馬克思學院教學基地”,並與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共建“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教學基地”,現場舉行瞭揭牌儀式。

仲愷農業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蔡立彬表示,建設教學基地對學校改革和人才培養非常有幫助,接下來將充分發揮教學基地的活力和作用,進一步研究十三行及廣東改革開放的成果,並開設博物館大講堂服務於市民。

■本版采寫:新快報記者 謝源源 通訊員 鐘達文 何曉光 ■本版攝影:新快報記者 郗慧晶

編輯:Qiudong
C4EC29875EB78ABE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xfpj73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